proton油管教程 , , , , ,

掌握国际电商AI应用新趋势,2023台北跨境电商年会暨新贸奖颁奖典礼

全球掀起人工智慧(AI)浪潮,AI和大数据所提供的分析资料,正一步步改变并提升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互动。台北市政府於11月2日举办 「2023台北跨境电商年会暨新贸奖颁奖典礼」,以「流量新秩序 智慧大创生」为主题,邀请AI软体即服务公司Appier,以及飞轮电商、极山Novium、宝杰电商等跨境电商标竿企业,共同剖析产业最新行销趋势与操作手法,吸引超过400位企业代表参加,共同展望2024新未来。

会中也颁发跨境电商界的最高殊荣-「2023台北新贸奖」,由台北市长蒋万安主持颁奖,此奖不仅表扬模范企业在跨境电商的优异能力,更标志着台湾企业的外贸数位应用新路径,透过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商业创新,展现台湾掌握未来商业的新机会。

台北市市长蒋万安表示,台北新贸奖已成为台湾跨境电商产业的标竿奖项,对企业是实力与市场价值的肯定,也定义了台湾产业商业竞争力的新指标。台北新贸奖甄选、奖励全台湾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并在年会中发表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让与会业者相信跨境电商的商业价值及其成功要素。

Photo Credit: 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

2023跨境电商标竿企业颁奖典礼,10家金奖企业与贵宾合影,左6开始为:台北市产发局副局长吴欣佩、台北市市长蒋万安、IEAT黄文荣秘书长。

图说:2023跨境电商标竿企业颁奖典礼,10家金奖企业与贵宾合影,左6开始为:台北市产发局副局长吴欣佩、台北市市长蒋万安、IEAT黄文荣秘书长。

2023台北新贸奖十大获奖企业产业及技法相当多元,领域涵盖:游戏机、文创文具、宠物用品、母婴用品、运动用品、自行车零配件等;在路径上更是透过自建数据分析系统及创造杰出营收,也有从发挥设计专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直接掌握北美消费市场,更有把传产企业升级跨境电商闯出新蓝海。

今年跨境电商年会的亮点之一,是由台湾第一只数位独角兽、AI科技行销领域领导品牌沛星互动科技(Appier)执行长暨共同创办人游直翰担任大师讲座主讲者,主题为「由AI推升的数位行销新世界」,剖析Appier如何协助企业打造全方位 AI 行销助手,整合运用生成式 AI 的创造力与预测式 AI 的决策力,在每个行销场景为客户建立差异化价值。Appier目前已与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在零售电商、餐饮消费、数位内容、金融保险、时尚美妆、健康保健等产业拥有多元且出色的应用实绩,并持续以客户为导向,协助企业运用 AI 与第一方数据,提高广告与行销活动的投资报酬率,助力企业成长。

此外,为了更深入了解数据分析和品牌行销如何有效地推动电商平台销售,邀请了两位今年新贸奖金奖得主—飞轮电商创办人赖勇全、极山公司执行长梁国鸿分享自身的市场经验。其中,飞轮电商专注於美国市场礼品、饰品、居家用品销售,透过自建销售管理系统,灵活管理库存及价格策略,以及精准掌握平台流量与销售规则,成功推动了品牌商品的销售,在亚马逊上架了多达10万种多样化的商品,2022年实现了1亿美元的销售佳绩,为前30大卖家之一,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台湾跨境电商的全球之光。

另一方面,极山公司创立Novium品牌,致力於设计和制造漂浮造型的「Novium自立笔」,创新产品不仅在2022年获得了Times时代杂志选为「百大发明」,还在销售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极山从募资平台出发,迅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和回响,然後选择进入Amazon进行跨境销售,迅速在北美市场实现卓越的业绩。极山的成功来自於清晰品牌定位、良好的策略规划与团队执行力,是台湾新创企业的典范之一。

2023台北跨境电商年会进入第7年,年年依据全球跨境电商脉动规划主题内容,协助全台企业把握海外商机并启发经营策略新思维,且累计评选出70家以上优质经典企业个案,引领台湾外贸产业走向更清晰的跨境电商新未来。

更多跨境电商拓销市场讯息,请上「台北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中心」网站查询,或电洽执行单位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02)2581-3521分机617、612。或锁定北市产业局官网、FB粉丝专页「台北市产业局-创业台北 StartUp Taipei」查询。…

proton油管教程

Spotify与OpenAI合作推出Podcast翻译功能

Spotify

Spotify周一(9/25)宣布,将采用OpenAI的语音技术,将旗下英文Podcast的内容转换成其它语言,包括西班牙文、法文与德文,且计画於未来扩充至更多语言,以让全球使用者都能享受该平台的Podcast节目。

OpenAI在同一天发表的ChatGPT新功能,即是让该聊天机器人得以支援图像及语音输入,还能以语音回答。其中,新的语音技术只要仰赖几秒钟的真实语言,即可生成逼真的合成声音。於是,Spotify即利用此一语音技术,将该平台上的Podcast用原本Podcaster的声音,从英文转成西班牙文、法文与德文。

OpenAI指出,该语音技术除了可带来许多创新及无障碍应用之外,也会衍生出新的风险,例如被用来冒充公众人物或进行诈欺,因此,他们很小心地使用该技术,目前仅将它应用於语音聊天上,且直接与声优合作,像是Spotify的案例。

初期Spotify仅与Dax Shepard及Monica Padman等少数的Podcaster合作,转换特定节目所使用的语言,且同时开放免费及付费版用户收听。现在已上线的是西班牙文,将於未来几周陆续释出法文与德文版,也计画扩大至更多的Podcaster及语言。

根据Spotify的统计,在该平台的5.5亿用户中,已有超过1亿用户经常收听Podcast节目。…

proton油管教程

发展脑机介面装置的Neuralink,开始接受人类大脑植入临床试验申请

Neuralink

由马斯克(Elon Musk)及一群科学家於2022年共同创立的Neuralink在周二(9/19)宣布,已经得到独立机构审查委员会的许可,即将开始招募首批的人类临床试验,可把脑机介面装置植入人脑,让四肢瘫痪的病人得以透过思考来控制外部装置。

此一研究名为「精确机器人植入脑机介面」(Precise Robotically Implant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PRIME),过去都以猴子或猪只进行测试,於动物脑中植入装置,以利用脑部活动的讯号来控制诸如电脑等外部装置,在今年5月先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临床研究用医疗器材豁免(Investigational Device Exemption,IDE),近日则再获得独立机构审查委员会的许可,代表已可迈入人体临床试验。

图片来源_Neuralink

在此一PRIME研究中,Neuralink将利用手术机器人R1将N1装置植入人脑中负责控制运动的区域,之後N1即可透过64条几乎不可见的细丝所递送的1024个电极来记录脑内的神经活动,并将这些讯号无线传送到N1行动程式上,藉以控制外部装置。

目前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R1、N1与N1程式的安全及有效性,且相关装置目前皆处於试验阶段,并未对外销售。

所招募的对象则是以因脊髓损伤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而四肢瘫痪,受伤至少超过1年且年满22岁的病患为主,并需要6年的研究时间,初期目标是让这些受伤的病患光靠思考就能控制电脑的滑鼠与键盘。…

proton油管教程

Zoom经历条款修改风波,重新推出生成式AI助理AI Companion

Zoom更名其人工智慧助理服务Zoom IQ,重新推出AI Companion,该人工智慧助理功能类似当初微软所推出内建语言模型GPT-3.5的Teams Premium,透过语言模型协助用户更快掌握会议重点,并且回顾错过的会议,同时自动切割录音成多个章节,协助用户制定下一步行动。

早前Hacker News上的讨论串,让Zoom再度成为争议话题中心,该讯息称Zoom官方变更使用条款,使用用户资料训练人工智慧模型,而且用户没办法选择退出。对於Zoom可能保留视讯,用於训练人工智慧与工具,用户反应相当激烈。

而提供自由开源软体专案支援与基础设施的非营利组织软体自由保护协会(Software Freedom Conservancy)也发声,呼吁开发者放弃使用Zoom,并且承诺会协助采用Zoom的替代品。Zoom对这系列的争议做出回应,更新使用条款,表示不会将通讯类资料用於训练人工智慧应用程式与服务。

而现在Zoom推出AI Companion,用户可以透过对话视窗与人工智慧助理对谈。AI Companion的具体功能包括整理聊天记录,并依据用户提示编写适当的回应,并且还能在会议上提供协助,像是回顾会议内容等。

官方在AI Companion的介绍文章中,又再次重申不会使用任何用户的音讯、视讯、聊天、萤幕画面分享、附件、投票或是回应等内容,训练Zoom或是第三方人工智慧模型。Zoom运用人工智慧联合方法打造AI Companion,同时使用Zoom自家开发的模型,以及Meta Llama 2、OpenAI和Anthropic等大型语言模型,联合输出高品质回应。

管理者可以控制AI Companion功能启用与否,所有AI Companion功能皆预设关闭,只要管理员启用,会议主持人就可以进一步控制Zoom会议的人工智慧功能,像是生成会议摘要,或是提供会议内容查询等,会议参与者也可以看到以AI Companion功能所生成的会议内容。

Zoom还会持续增强AI Companion的功能,官方提到,AI Companion将能够协助准备即将举行的会议,并且对线上会议和相关聊天串提供综合摘要,并且让用户连接第三方应用程式,查询相关文件等资料。此外,AI Companion也将可以扮演数位教练,供用户演练报告,藉以改善会议沟通技巧,官方提到,AI Companion将能够根据报告者说话与倾听回应的节奏给予即时回馈,让用户能够立刻调整报告表现。…

proton油管教程

从一场AI顶级学术盛会窥见生成式IR如何崛起

输入一句「我要一件适合5月迈阿密户外婚礼的礼服且要是流行色、2天送达」,浏览器马上跳出摘要小卡,不只列出迈阿密5月天气的重点,还有适合该天气的服装材质和一件件达标的礼服产品缩图与连结,一次满足你的提问。

这是Google在今年5月I/O技术大会上揭露的生成式搜寻体验,还预告不久後将落地普及。微软则更进一步,将今年初已运用於浏览器的生成式搜寻,扩大到多项平台服务中,用更直接的方式提供搜寻资讯给使用者。

生成式IR改变导流模式,也可加深消费旅程

这些科技巨头押宝的生成式搜寻,背後关键技术就是生成式AI和资讯检索(IR),也称为生成式IR。它不只改变人们搜寻资讯的样貌,还可能改变搜寻生态的导流模式。

因为,生成式搜寻直接提供摘要资讯和参考连结,更容易帮助使用者找到所需资料,对搜寻目标网站的导流效果也更好。也就是说,相关性高的网站更容易获得曝光和流量,获利也可提高。但同样地,这种搜寻模式,也大幅降低使用者一一从搜寻结果中找答案的机会,等於减少某些网站的曝光度和点击机会。

尤其,一些免费提供内容的网站,多半靠内嵌的广告、置入性产品、联盟行销连结、免费增值服务、授权等元件来获利,在生成式搜寻模式的影响下,这些网站若相关性不高,流量和获利机会就会减少。

正因如此,生成式搜寻未来可期的是,更多元的商业模式将会出现,来因应导流冲击。

不只浏览器搜寻,生成式IR还能支援使用者制定更好的决策。举例来说,在购物、电商和零售领域,生成式IR不只能用来搜寻,还能比对并摘要相似的产品,提供消费者更细致的产品选择体验,深化整体消费旅程。

生成式AI改变发展70年的旧范式

回过头来,有能力引发搜寻变革的生成式IR,是从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演变而来。早在1950年代,IR就已出现,当时二战後,大量文件解禁,图书管理员开始编写电脑程式,来加速书籍和文献搜寻工作。

这项技术在网际网路出现後,也套用了进来。不论是1990年代的AltaVista搜寻引擎,还是现在的Google搜寻,都根据使用者输入的关键字,跳出十几条蓝色连结,使用者仍需要一一扫过、找出最佳答案。

但随着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进展,生成式IR概念开始浮现:一种可直接将答案给使用者的搜寻模式。

2013年,词嵌入(Word embedding)技术有了飞跃式进展,word2vec工具将文字处理问题简化为向量运算问题,大幅提高多项NLP任务精准度。再来,预训练语言模型开始出现,2018年的BERT再次拉高多种NLP任务表现,资讯检索也不例外。後来,专家们发现,这种预训练语言模型不只储存语言知识,还储备基础知识。

於是,IR圈开始思考,能否将这种大型语言模型(LLM)用做单一知识库,来完成资讯检索工作。此後,便有了封闭型生成式IR和开放型生成式IR的领域研究,差别在於,封闭型系统不借助任何外部工具,只以LLM为单一知识来源,来回答使用者问题。开放型生成式问答系统则能外接多种工具,如网路搜寻器、计算机等,来生成答案给使用者。

由於封闭型系统难以大规模扩展、纳入数千亿文件,因此,开放型生成式IR成为研究主流,也是科技巨头重点押宝的领域。至此,生成式AI成功走进发展70余年的资讯检索学科。

还有不少难题要精进

生成式IR以生成式模型为核心,模型面临的问题,必然是生成式IR得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确保模型产出的答案,忠於模型参考的资料来源?如何提高模型的归因(Attribute)能力,也就是模型产出的回答有凭有据,能与资料来源相匹配?

目前已有不少专家提出解方,像是定义模型忠实度、打造一系列基准测试来衡量模型归因能力,甚至还有归因工具,来协助模型讲话有凭有据。

不过,还有专家发现,许多人想复刻ChatGPT这类高效能模型,却用大量ChatGPT等生成式模型产出的对话资料,来训练新模型。这导致了严重的模型崩塌(Model collapse)问题,亦即随着时间推移,接收生成的错误资讯的新模型,将对现实产生错误认知,且这问题无法避免,也不可逆。最好的方法是,先人工分辨机器产生的内容,来确保训练资料不使用大量AI生成资料。

然而,光靠人类分辨机器vs.人类产出的内容,仍有挑战。坊间因此出现不少工具,如DetectGPT,来协助人类区分两者内容。

生成式IR势在必行,传统IR仍重要

正如同本文破题场景,搜寻引擎龙头积极拥抱生成式IR,这种生成式搜寻将成为必然,为什麽?

首先,生成式IR可解决IR界一直想改善的搜寻难度,也就是降低非金钱的搜寻成本(Delphic costs),比如搜寻的时间成本、认知成本和互动成本等。而且,用生成式IR产出的摘要资讯,可结合多个不同资料来源内容,提供更整合式的搜寻结果。

而且,关於模型归因能力和忠实度等问题,目前也正大幅进展中,比如已有专家开发归因工具、归因基准测试等,来逐步确保模型不会一本正经乱说话。再来,生成式IR系统的状态记忆能力也会越来越好,来记住使用者与系统过往的互动,也就是说,问答能够延续下去,从单轮对话进步到多轮对话,提供更一致的搜寻体验。

最後,传统IR仍有其价值,因为,索引、词汇和语义检索等仍是IR不可或缺的模组。而且,传统IR还有很多新议题能探讨,比如排名,是否能根据检索的诠释资料(Metadata),来提供除相关性以外,另一种更多元的搜寻结果?这些都是传统IR能持续探索的潜在应用领域。

生成式IR正是今年顶级学术盛会ACM SIGIR最热门的话题之一。SIGIR年会是全球13个顶级AI会议之一,也是资讯检索领域公认最重要的学术会议。开办46年来,首次在台举办,由台大AI中心担任主办方。

今年大会收到1,700多篇不同形式的投稿,最终接受465篇,主题涵盖各种IR相关领域,如搜寻、排序、评估、自然语言处理(NLP)、推荐系统、内容分析、FATE(公平透明伦理、可解释性)等。而IR技术,正是电商、企业常用推荐技术背後的基础。也因此,大会不只吸引学术研究专家,业界研究团队也用第一线经验,分享技术研发应用成果,包括科技巨头、跨国企业,甚至是摩根大通集团都有数篇论文发表。

主办方还在大会开幕式上揭露,搜寻推荐和机器学习这2个主题,是今年投稿论文的前两名,分别占了近6成、5成,AI显然成为IR技术发展的重要技术。特别的是,主办方统计了热门关键字,生成式AI也上榜,更是今年主题演讲的重点。

这包括Google DeepMind 、微软研究院的重量级科学家开场分享的生成式检索、Copilot搜寻等AI新典范浪潮下的研究进展。其中,Google DeepMind杰出研究科学家Marc Najork详解生成式IR的技术发展和趋势,他钻研IR、推荐和排名数十年,在Google研究院带领过70人团队、打造各种IR应用,现在专心研究生成式AI。因为,比起传统IR提供参考答案连结给使用者判断,他更喜欢用生成式语言模型分析资讯、摘要成有用答案,直接呈现给使用者。

Marc Najork从第一线研究者视角,剖析生成式AI对传统IR的冲击与潜在应用,虽然这些观点无法代表Google产品发展方向,但却是这位AI技术老将对IR技术的长年观察,更揭露了生成式IR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的发展。

 相关报导  …

proton油管教程

微软开源ONNX Script函式库,开发者能以Python简单编写ONNX模型

微软释出开源函式库ONNX Script,该工具可让开发者直接以程式语言Python编写ONNX模型,而这也是新PyTorch ONNX汇出工具的基础,用以更好地支援PyTorch 2.0即时编译器TorchDynamo。微软计画将ONNX Script贡献给Linux基金会旗下的ONNX GitHub组织。

微软投资发展ONNX Script,便是为ONNX与PyTorch进一步深度整合铺路。微软从PyTorch 0.3.0时候开始在ONNX支援PyTorch,而现在PyTorch已经发展到2.0,甚至即将发布2.1,TorchDynamo加入代表着序列化模型工具TorchScript即将退役,因此原本的ONNX汇出工具也会需要大改。

为此,微软重新规画了ONNX汇出的基础,ONNX Script便是这项基础的最新成果。微软在去年底的时候开始这项工作,并且与PyTorch工程师密切合作,确保TorchDynamo能够正确无误地汇出ONNX模型。

过去开发者在编写ONNX模型时,需要对ONNX模型的规范和序列化格式有深入的理解,虽然微软对此还释出了简化流程的API,在很大程度抽象化序列化格式,但是使用者仍需要非常熟悉ONNX的结构,才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而微软新释出的ONNX Script采用了新方法,并透过开发者普遍对Python的理解,使编写ONNX模型变得更加容易。ONNX Script对ONNX中的所有运算子,提供强型态API,因此现有的Python工具、语法检查器以及IDE,都能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回馈,并且确保执行正确性,而且因为ONNX Script支援Python语言结构,因此熟悉Python的开发者,便能够更自然地编写ONNX模型,包括条件、回圈,还有一元或二元运算子等。

ONNX Script融合了Python语言和ONNX模型的优点,不只拥有Python可读性和生产力,也能利用现有Python和ONNX工具,对ONNX模型静态推理,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不实际执行模型,就可透过工具理解和最佳化模型行为。

整体来说,ONNX Script提供一种新的Python程式开发模型,在开发者创建ONNX模型的时候,可以使用熟悉的Python语言,以获得更好的开发体验。

微软视ONNX Script为定义和扩展ONNX的手段,新的核心运算子和高阶函式都已经能够用ONNX Script编写,而这也加速了ONNX标准的演进。在之後,微软也会提供转换ONNX到ONNX Script的支援,让开发者可以无缝编辑既有模型,使得ONNX模型更容易最佳化和维护。…

proton油管教程

MedTech医疗科技双周报第24期:美前段班医院AdventHealth揭医疗AI心得:做好MLOps

AdventHeatlh

重点新闻(0716~0731)

AdventHealth   AI   MLOps 

美前段班医院AdventHealth成立AI谘询委员会,重要心得是做好MLOps

AdventHealth是美国第15大的体系医院,旗下有52家医院、横跨9州。他们今年成立AI谘询委员会,要根据安全、伦理、可扩展性和病患福祉等原则来审查AI工具能否落地,委员会成员有医师、IT、资料科学家和厂商代表,如微软、Premier和Vizient等。

根据HIMSS旗下媒体Healthcare IT报导,AdventHealth的AI谘询委员会负责人Rob Purinton指出,委员会审查AI工具的方法采漏斗式思考,先从一个问题陈述开始,再纳入AI和非AI解法,最後缩小到1项他们最想采用的工具。其中,他们会考虑原则性问题,比如该工具是否符合医院愿景、在现有技术框架内是否可行,又或是否够安全、透明、可扩展且可持续评估,且对临床医师预期的工作流程,有哪些好处等。

他也表示,随着美国对医疗AI工具的标准和规格要求越来越详细,委员会预期,未来对AI工具和厂商的审查流程将更简单。不过,提到建立内部AI工具最重要的一课,Rob Purinton直言机器学习开发维运(MLOps)很重要,因为做好MLOps,就可避免资料品质出问题和模型漂移等问题,进而确保AI模型日常运作的正常。为做好MLOps,AdventHealth资料工程师和资料科学家正与微软、Snowflake等厂商合作,来学习、改进内部AI措施。(详全文)

 麻省总医院   数位转型   资料互通

美顶尖医学中心如何推动数位转型?麻省总医院内科主任揭第一手经验

美国顶尖医学体系麻省总医院暨布莱根妇女医院(Mass General Brigham,简称MGB)内科主任David W. Bates日前来台分享数位转型经验和进展。一直以来,MGB自建系统来支援日常工作,但随着数位医疗兴起,他们计画推动数位转型,首先盘点院内系统、发现系统老旧且资料互通性不足。於是,他们展开评估,若要自建系统、转换成本太高,於是决定采用现成商用系统,在2016年导入美国市占率最高的Epic系统至旗下所有医院和诊所。

这麽做虽解决资料互通性问题,但David W. Bates坦言,MGB也有些问题要克服,比如系统难以精炼、临床决策辅助功能不如旧系统好,需额外采购系统来补强等。不过,商用系统也为MGB日後AI发展打下基础,能收集大量、标准化的临床资料,让团队建置许多资料库来供医护和研究人员即时存取。此外,MGB也利用医学影像数位化的基础,打造许多医学影像AI,不过,David W. Bates也点出目前MGB面临的挑战,像是即时AI预测所需的资料串联、如何运用工具来确保AI产出的洞察,能给正确的医护人员审阅。

David W. Bates总结,医院推动数位转型时,必须投资基础建设、确保资料互通性,并持续尝试新技术和创新应用。他也建议,医院若要找出高成本患者族群、降低医院成本,可从心理健康状态、社经地位、婚姻状态和生活状态等因子下手。MGB就因此找出这群高成本患者,他们占整体患者人数的5%,但却耗费医院50%的支出,MGB也根据这群患者调整措施,来提高成本效益。(详全文)

新加坡   医疗影像   开发 

新加坡国家医疗IT公司更名Synapxe,还打造国家级医疗AI开发平台

由新加坡卫生部在2008年成立的国家医疗IT公司IHiS,最近在成立15周年之际更名为Synapxe,同时揭露更多医疗AI应用,要给新加坡国内4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自IHiS成立以来,就肩负设计、开发医疗IT解决方案的责任,来支援新加坡46家公立医疗机构、7万多名职员工作,IHiS同时还管理了600个医疗IT系统、8万多个终端设备。

Synapxe执行长Ngiam Siew Ying指出,他们要用生成式AI和云端技术,来推动更多解决方案和计画,其一就是今年7月刚与卫生部展开的Healthier SG计画,他们用开放式架构和国家医疗资讯网格,来实现跨体系的资料互通和交换,以支援完善的照护。目前,Synapxe也打造了新加坡首个慢性病辅助解释AI(ACE-AI),该AI采用深度学习演算法,来计算民众罹患慢性病的早期风险,有助於预防医学,并计画在今年底展开全国测试。此外,[Synapxe也建置了新加坡首个医疗影像AI开发平台AIM.SG,可接受各种类型和来源的医学影像,来加速AI模型的开发、测试和部署。另一个Synapxe打造的AI系统是药物遵从性影片分析器(AV-MED),该系统是Synapxe与新加坡综合诊所集团共同开发的原型,透过AI分析影片画面,来提高患者的服药性。(详全文)

 CareCloud   云端   …

proton油管教程

ChatGPT Plus新功能Code Interpreter可用来分析资料并建立图表

Open AI

Open AI本周开始针对ChatGPT Plus用户部署新的外挂功能Code Interpreter,这是一个实验性的功能,尚处Alpha阶段,但它可用来执行Python程式、存取所上传的档案、进行数学计算,执行资料分析并将它们作成图表,还能转换档案格式,外界则迫不及待地分享他们的试用心得。

根据Open AI的说明,它们是在一个具备防火墙的沙箱执行环境中提供了Python直译器,提供暂时性的硬碟空间,使用者可以上传档案至既有的对话工作区,之後还能下载工作成果。

因应ChatGPT而生的ChatGPT Guide提供了Code Interpreter的6种使用方式,包括图像编辑(缩放、旋转、加入文字等)、建立动画及影片、把所输入的资料制成图表、产生QR code、分析大型PDF档,还能写出简单的游戏。

专门提供销售与行销谘询的Kanika BK在试用了Code Interpreter之後,公布了她的试用成果,并说该功能可能会消灭价值570亿美元的资料分析市场。BK以它来摘录文件,汲取资料重点与建议,建立热点地图,从单一文件中以不同的资料制作出10个加上说明文字的图表,市场区隔分析,趋势分析,以及建立简报大纲等。

撰写AI消息的Muzzammil Sabuwala亦整理了来自外界的各种Code Interpreter应用,像是有人用它来分析特斯拉股价,结果5分钟就跑出原本需要几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还有人用它来汲取一张图像中所使用的颜色并建立调色盘;或是直接把图像中的文字变成文字档,当成光学字元辨识(OCR)软体来使用;以及分析长达300小时的Spotify最爱歌单等。…

proton油管教程

MedTech医疗科技双周报第22期:图文通吃!微软打造生医领域专用的生成式AI Chatbot

微软

重点新闻(0616~0630)

微软   视觉语言模型   Chatbot 

图文通吃!微软打造生医领域专用的生成式AI Chatbot

微软最近开发一款可处理生医图片和文字的多模态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LLaVA-Med,能回答关於生物医学图像的开放式研究问题。团队先是从美国政府维护的生医数位资料库PubMed Central,提取大量生医图像和相对应的图说,来建立训练资料集,并以GPT-4根据图说来自我指导,生成开放式、指令遵从的资料,接着再用课程学习方法,来微调一个大型通用的视觉-语言模型。

也就是说,这个模型的形成可分为2阶段,首先是利用生医图像-图说的配对组资料,来让模型学习生医单字,再来是用GPT-4产出的遵从指令的资料,来学习开放式对话语意,也就是模仿外行人学习生医知识的过程。团队总共用8张A100 GPU,不到15小时就完成LLaVA-Med的训练,而且能准确回答关於生医影像的问题。团队指出,经3项生医视觉问答资料集测试,LLaVA-Med比各项监督式SOTA模型还要好,接下来,微软团队将释出遵从指令的训练数据和模型本身。(详全文)

 Epic   电子病历   GPT-4

美医疗IT系统大厂Epic要用GPT-4快速生成病历

美国医疗系统龙头厂商Epic日前联手微软子公司Nuance,要开发一套医疗行政管理解决方案DAX Express,并整合微软Azure OpenAI服务的大模型GPT-4,来加速行政工作、给Epic使用者采用。简单来说,该解决方案是一款临床文件应用程式,要透过自动生成的临床文件,来优化医疗机构的行政工作流程、扩大对病人的照护服务。

使用DAX Express for Epic的医疗机构,能在医院检验检查室或进行远距医疗时,自动建立临床记录草稿,医师可马上检视这些资讯,也能在病患看诊後完成这些临床记录。密西根大学西部医院资讯长Josh Wilda指出,DAX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的临床记录工作缩短为几秒钟,同时还能提高病患照护的品质。(详全文)

远距医疗   处方笺   慢性病 

韩国要将远距医疗服务常态化,处方笺可传真或Email到指定药局

根据美国医疗资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旗下媒体报导,韩国卫生福利部正展开为期3个月的远距医疗试点计画,范围涵盖全国,只要医师认为必要且安全时,就能对病患进行远距医疗。进一步来说,这个远距医疗服务的适用对象,包括非首次看诊的慢性病患(首次看诊须为实体看诊)、需要回诊的儿科患者(只限於例假日和夜晚时刻)、居住於离岛和偏远地区的民众、身障人士,以及超过65岁的长者和患上感染疾病的民众。

这项试点计画适用於诊所和提供罕见疾病照护、手术後照护的医院,不过,医疗机构也能透过这项计画来提供谘询服务,若视讯难以进行,医疗机构也能用电话提供谘询。而处方笺可透过传真、电子邮件方式,寄送到患者制定的药局。至於取药,患者可亲自领取、委由代理人领取,或是由药局送药到府,但送药到府只限於居住在离岛和偏远地区的民众,以及不便行动、患有罕病或传染病的民众。(详全文)

 Google Lens   皮肤   Bard 

新版Google Lens可检测皮肤症状、将整合Bard

Google日前更新智慧镜头(Google Lens),新添检测皮肤症状功能,也预告将整合Bard AI助理。2021年,Google就推出名为DermAssist的智慧镜头功能,使用者上传3张皮肤照片、回答一些问题,应用程式就会提供可能的皮肤问题资讯。在目前的最新版本中,使用者用Google Lens拍照或上传皮肤相片,就能以视觉搜寻来找出可能的病症资讯。

该功能也能用於其他身体异状,如嘴唇上的突起、指甲表面纹路或掉发问题。Google指出,DermAssist可辨识288种皮肤、指甲和头发症状。另一方面,再过几个星期,使用者就能在Bard输入图片,Bard会启动Google …

proton油管教程

主管机关阻挠,Google被迫延後在欧盟推出AI助理Bard

报导指出,Google原本预定本周在欧盟推出AI助理Google Bard,但欧盟主管机关以Google未充份说明隐私保护措施为由,要求暂缓上线计画。

《Politico》引述爱尔兰资料保护委员会(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DPC)副主席Graham Doyle表示,Google最近才通知该委员会,计画本周在欧盟推出Bard。然而截至目前Google未详细说明,委员会也没看到资料防护影响评估,或是任何支援文件,因此主管机关已要求Google延後,直到他们提供详细评估,并且回答关於Bard「紧急时」要怎麽遵循欧盟资料保护规定的其他问题。他说,Bard本周将不会在欧盟推出Bard。

欧盟主管机关表示,针对Bard的审查正在进行中,他们也会尽快将资讯分享给其他欧盟会员国主管机关。

Google於3月底发表Bard,以便追赶ChatGPT及微软Bing Chat的部署进度。不过媒体发现,到5月中Google完全移除等候清单,意欲部署到全球时,Bard的可用区域依旧没有欧盟27个会员国及加拿大。

一般相信,问题症结在欧盟的GDPR及加拿大个资保护法。此外,欧盟也正在制订AI法案(AI Act),也可能影响Bard的服务设计及实施计画。

Google也证实产品推出延後。Google 5月已说明会致力於扩大部署Bard,包括在欧盟,该公司说会和专家及主管机关、立法委员合作并以负责任的态度执行,期间Google一直与隐私主管机关洽谈以解决其疑虑,并且听取意见。

欧盟会员国中,义大利曾在4月间因ChatGPT蒐集未成年人个资,而短暂禁用ChatGPT,不过在OpenAI调整做法後已经解禁。不过德国、西班牙已开始调查,另外,爱尔兰及一些欧洲国家主管机关也已成立工作小组准备启动调查。…